
赵静奶奶最近穿着一件碎花黑旗袍,站在周庄的庆典台上,接过那枚“时代荣耀”奖章的时候,台下掌声响了好半天。全国就十个人得这个奖,上海就她一个,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乐开花。她快70岁了,眼角有细纹,头发也白了些,可那站姿直溜溜的,眼睛亮堂堂的金景配资,看得人心里热乎乎的。谁能想到,这位老艺术家前两天还忙着给年轻人发作业单,教他们怎么抓角色。她的这些举动,让人觉得岁月没白过,反而越过越有味儿。
那天是10月24号,《大众电影》办75周年庆典,赵静奶奶特意从上海赶过去。主办方给她颁奖,她上台领奖,顺手就把奖章举起来给大家看,脸上笑得像朵花。数据上说,这奖是给那些对中国电影有大贡献的人,她从16岁进曲艺团到现在,拍了30多部电影,演了上百个角色,够得上这份荣誉。结束后,她没急着走,还和粉丝聊了好一会儿家常。这样的场景,搁在当下娱乐圈,挺少见的,总让人想起自家老人过生日时那股子满足劲儿。
两天后,重阳节到了,赵静奶奶又去上影演员剧团参加敬老活动。她一开口唱老歌,那声音清亮亮的,像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院。活动上,上海影城放了她主演的《海之恋》,观众席坐满了老一辈和年轻人。电影里她演的立秋,是个渔家姑娘,温柔又坚强,那时候票房卖了上百万张票,全国影迷都记住了这个角色。她看完电影,没多说啥,就让工作人员把灯光打到第一排那些上戏新生脸上。
然后,她从包里掏出几张纸,每张上写了表演心得和练习方法,一人发一张。那些年轻人接过去,眼睛都直了,有人当场说谢谢奶奶,这比课本管用多了。赵静奶奶这么做,是想把经验直接传下去,不藏着掖着。想想自家孩子学手艺时,老人手把手教的那份心意,不就图个后辈能接棒吗。活动散了,她还和大家合影,拍了好几十张,手机都快没电了。
最近,赵静奶奶还接了有声剧《人民的选择》的配音活儿,她演宋庆龄这个角色。搭戏的都是圈里老将,像佟瑞欣和陈龙,她的声音一出口,就把人拉进历史里去。这剧讲的是普通人选领导的故事,她配的宋庆龄部分,占了全剧两成时长,台词稳稳的,没一点儿走神。录音棚里,她戴着耳机,一遍过两遍,导演直夸专业。这样的工作,对她来说不是挣钱那么简单,是把中国老一辈的精神讲给年轻人听。
金景配资
除了配音,她还在筹备一部新戏,是讲戏曲演员一生的传记片。她在《文汇报》的专访里提了条件,上映时得重映她1983年的《笔中情》,而且4K修复版,排片率不低于8%。这要求听着挺直白,可搁在电影圈,够有分量了。《笔中情》当年上映,票房破了500万,那里面她演的齐文娟,是个书香门第的姑娘,风韵十足。现在重映,能让更多人看到老电影的味道,她这么坚持,是为经典续命。
赵静奶奶小时候,本来想当医生。她爸妈是医务工作者,家里到处是药瓶子,她放学回家就学认药材,还给布娃娃扎针玩儿。亲戚都说,这孩子将来准进医院大门。谁知,学校文艺汇演那天,她上台唱民歌跳舞,老师看出来了,这丫头有表演天分。没多久,河南曲艺团来招生,老师报了她的名。她16岁进团,拿起了快板,医生梦就这么搁下了。
进团后,她学了大调曲子和河南坠子,每天练嗓子练到天黑。团里让她兼职报幕,她一上台,观众就安静下来听。1975年,上影厂导演赵焕章来河南选角,看了她演出,一眼相中,说眼睛里有故事。导演邀她演《新风歌》的女主角,她头回面对镜头,紧张得走路戏拍了十几条。电影没大火,可她的潜力让圈里人记住了。
四年过去,1980年,《海之恋》上映了。她演立秋,一个厂里的姑娘,爱上知识分子,那情感细腻得像自家闺女谈心事。电影一放,影院门口排长队,有人连看三场。海报贴满街头,连学校铅笔盒上都有她的像。那年她23岁,全国观众都知道赵静了。票房数据上,这片子卖了上千万张票,成为80年代反思电影的代表作。
火了之后,她没急着多接戏。1982年,她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,当了三年学生,和张铁林他们一班。别人觉得她傻,有名气了还回学校受罪。她却说,演戏得有底子,不能光靠脸。每天早上她去操场练声,晚上在路灯下背台词。毕业后,她的戏路宽了,从现代戏到古装,都演得有模有样。
感情上,赵静奶奶的日子过得稳当。1976年,她在曲艺团认识丹宁军,他是海军,高大稳重。第一次见面,他紧张得手脚没地儿放,她笑着先自我介绍。两人靠书信处对象,他出海几个月,她就把日常写成信寄去。他回信时,总加几句问候。1979年,他们在小食堂办婚礼,她穿碎花衫,他着军装,两桌酒席,亲友围着吃喝。
婚后,儿子出生了。她事业正忙,很多人猜她会退居二线。丹宁军却说,家有我,你安心拍戏。他上班前喂奶,下班换尿布,周末辅导作业,从不抱怨。儿子长大,他们俩就这样互相顶着,过了46年。没绯闻,没压力,儿子现在自己成家,他们每天散步看书,日子像老茶,喝着暖心。
这些年,赵静奶奶看多了圈里人追年轻模样,她却不跟风。老了就老了,她觉得气质和演技更可靠。年轻时靠角色吸引人,现在靠经验打动观众。她少接新戏,多陪家人,但公益活动一叫,她准到。像上个月的敬老,她还帮老人分发纪念品,聊起电影往事,笑声不断。
她的故事,让人想起自家老人那辈人,忙活一辈子,就为传点啥给后辈。中国电影这些年,从老片到新作,一直在往前走,赵静奶奶就是那条线上的节点。她坚持重映老电影,是想让年轻人知道,艺术不是昙花一现,得有根。这样的传承,搁在当下,挺接地气的。
赵静奶奶的这些事儿,搁在娱乐新闻里,总能刷屏。想想那些老电影,现在4K版重映,票房能破千万,她的要求听着有道理。她的生活,没大起大落,却实打实让人佩服。岁月在她脸上留了痕金景配资,可那份从容劲儿,比什么都亮堂。你家老人有类似经历没?她的选择,会不会让你多想想自家的事儿。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